4000-910-628您的位置:行思教育 > SAT > 新SAT阅读> 新SAT阅读详解
新SAT阅读详解
阅读部分一直是SAT考试的重头戏,也是中国学生一直以来的痛点和难点。这次改革在阅读方面到底有哪些动作?对中国学生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以下这篇文章将为大家详细阐述。
新SAT阅读要求学生在65分钟内完成6篇文章共52道题。这6篇文章主要分为这三大类:“文学”、“历史与社会研究”和“自然科学”,每文篇幅500-700字不等。其中,文学类题材占1篇,10-11道题;历史与社会研究占2-3篇,共21题;自然科学类占2-3篇,共21道题。而“历史与社会研究”这一主题又主要包含两类话题:“立国文档和全球性对话”、“社会科学”。总6篇文章中,其中有4篇是单篇长文,有两篇是长对比。
题型上,美国大学理事会做出明确规定的是两类题型。其中语境词汇题有10道,每篇(对)文章2道;例证题10道,每篇(对)文章2道。
与现有SAT相比,新SAT阅读取消了单纯在句子里考察词汇的方式,而强调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单词;取消了短阅读,所有文章皆是长文;似乎取消了对自传体文章的考察,对记叙类文体的考察从40%左右降低到20%,而科学类文章从20%左右上升到40%。不止如此,SAT还头一次明确规定了各类文体的比例和题目配比。
新SAT阅读文章的四大题材
文学
这次改革,美国大学理事会似乎在刻意淡化记叙类文体的作用,其比例从现行的40%将会下降到20%。跟以前一样,文学部分的考察范围既包括古典作品,也会包含现代文。
但根据理解,文学部分应该还是现代文居多。理由有三:首先,根据对现行SAT的研究,SAT阅读文章中有96%出版于1900年之后,78%出版于1980年之后(见2013年年度报告文章),新的SAT应该仍然会延续这个传统。二是,在今年4月16日公布的《2016年SAT改革细则》(下称《细则》)中,美国大学理事会一遍又一遍地强调SAT的实用性,强调考试与现实生活和学习对接。既然强调SAT与真实世界的连接,其作品选择更多的应该是更容易引起学生共鸣的现代作品。三是,《细则》阅读部分中出现的三篇文章,一篇属于“立国文档与全球话题”(“Barbara Jordan’s Speech”), 一篇属于“自然科学”(“Sea Turtles”),第三篇则属于“社会科学”(“The Great Reset”),文学作品则缺席。
公布的这三篇文章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新的元素存在,或者是出现了新的题型,比如“例证题”;或者是新的主题类型,比如说“立国文档与全球性对话”;或者是新的考察对象,比如说图表。 文学作品的缺席并说明以后SAT就不考察类似主题了,而是说对文学的考察并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化,无需特别说明。
因此,新SAT对文学的考察,应该还是延续过去的传统,文章以现代文为主,题型以人物题、观点题、目的题和细节题为主。
立国文档与全球性对话
这是一个全新的主题。 每套题中必有一篇,文章篇幅500-700字,可能是单篇阅读也可能是双长篇。大概占到20%的题目。
此次SAT似乎在刻意回避过去的“无背景阅读”原则。例如,如果不知道美国国会的构成和职能,不知道“The Federal Convention”是怎么回事,没学过美国宪法,没读过“The Federalist Papers”,不知道Hamilton和Woodrow Wilson是谁,他们各自在美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等等,要读懂例文“Barbara Jordan Speech”是 很难的。而这些知识,与美国高中的常规学习密切相关。在一般的美国高中中,《美国历史》是必修,《美国政府》也是必修。在这些课程中,美国学生了解美国作 为一个国家的形成过程、讨论不同的事件发生的起因、不同人物和政策的是非对错,慢慢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上文提到的这些知识对美国学生来说,就像是“新中国在1949年成立”、“邓小平在历史中的意义”、“1979年迎来改革开放”等概念对于中国学生一样,受过中等教育自然而然就知道;若无,自然无从得知。
需要背景知识才能读懂原文。 与以往脱离日常课程教学的形象不同,College Board(即美国大学理事会) 这次努力地把SAT与学校常规学习关联起来,鼓励学生通过长期的课程学习为SAT做准备。与“立国文档与全球性对话”这个主题相关的课程至少应该包括:《美国历史》、《美国政府》、《世界历史》等。
对于大部分中国学生来说,新增加的这个20%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首先,大部分中国学生的美国史知识都比较薄弱,即使选修过,通常也只是些浅尝则止的信息获取,很少会涉及到诸如“The Federalist Papers”的细节知识,更别说讨论了。不经学习和讨论,要有深刻认识是很难的。其次,即使学生愿意学,一时间也很难找到这么多对美国和世界历史了若指掌的老师。所以,这一类文章很可能会成为未来中国学生学习SAT的一大障碍。
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类涉及的话题包括:人类学、传媒研究、经济学、教育、人文地理、法律、语言学、政治科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以及它们的分支)。
与现行SAT相比,新SAT话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 范围更广,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二,增加了与职业相关的更“世俗”的内容,比如经济学、法律等;三,现行SAT中经常出现的哲学和艺术类话题似乎未有提及。从另一方面证明了新SAT对现实的密切关注。
自然科学
新SAT中,自然科学类的题目会占到40%,文章也由最多1篇变为2-3篇,涉及范围包括地球科学、生物学、化学和物理(以及它们的分支)。这类文章既会谈及各学科最基本的概念,也会涉及该领域最新发现或进展。在对自然科学类文章的安排上,College Board显得既老成,又先锋。
自然科学类文章的增加对中国学生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一是因为自然科学类文章的结构一般都不是太复杂,结构简单,自然就很容易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到核心意思;二是因为中国学生在理科方面向来有优势,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很多概念都不是很陌生,只是把中文转换成了英文而已。而SAT关注最新科学成果的先锋姿态则要求中国学生必须保持对科学的持续关注,把备考融入平时。
SAT阅读的四大核心变化
词汇
新SAT阅读取消了历史悠久的纯粹词汇题,理由是:日常生活中单个单词出现的频率并不高,也很少有人会根据词汇量来判断一个人智商的高低;而现行SAT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偏词怪词也常为人所诟病。
摒弃了纯粹考词汇的方式,并不意味着新SAT放弃了对词汇的考察。新SAT考察词汇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语境中考察词义。比如说例文The Great Reset中有一句话“The coming decades will likely see more intenseclustering of jobs, innovation, and productivity in a smaller number of bigger cities and city-regions.” 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和已知知识判断intense在句中的含义。Intense的本意是指情绪或者情感的“强烈”,但这里其实用是它的引申义,应该是“concentrated”(集中的)这个意思。这个时候,对上下文的理解是最重要的;如果学生根据词汇的本意做判断,很有可能会做错。
第二种是考察单词对文章表达效果的影响。第二种方式考察不再是词汇本身,而近似于对措辞的一种鉴赏了。比如说例文“Gettysburg Address”中dedicate这个词前后出现了6次,考察了三个不同的意思。由于使用的语境不同,所以不同的含义所起到的作用也就截然不同。
总的来说,新SAT虽然降低了词汇考察的“量”,但是却强化了对词汇“质”的考察,要求学生在阅读中,通过不同语境体会单词含义的变化,也思考不同的措辞对文章意思表达的影响。
举证题
新增题型里,特点最鲜明的就是例证题(evidence-based question)。不仅题量大(10道),而且通常与前一道题成对出现,一道错,第二道也必然错,大大增加了失分的风险。
这类题型其实是要求学生形成一个习惯性的思维,那就是凡事问为什么?为什么选,为什么不选,都应该能从文章中找得到直接的证据佐证自己的观点。如果学生能在平时做题中就形成这种思维,适应新SAT阅读的要求应该不难。
图表题
新SAT阅读中第二大新的题型是图表题,要求学生把图表和相关文章内容做对比,然后选出意思最匹配的选项。此类题型在一套题中可能会出现1到2次,主要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类文章中。
从《细则》中释放的信息来看,这类题型一般比较直观,应该不会给学生带来太大的挑战。只是学生今后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最好能把图表阅读能力纳入学习范围,以适应新SAT阅读的要求。
文章难易结合
这个怎么说?在现有的SAT考试中,文章难度搭配没有一定之规,有时难有时易。出题人调配难度的方法就是出题,所以通常会出现文章难但题目简单,文章看似容易,题目往往奇难无比。在新SAT中,出题人从背景知识、词汇难度与句式、写作目的直接与否、文章结构等四个不同的角度对文章进行了规范,确保题目整体难度大致成正态分布。通过对难度梯度的精心设计,保证一般学生的基本分,同时也确保表现优异的学生能够脱颖而出,从而达到人才甄选的目的。
这一设计可能产生的结果是,获得SAT阅读基本分会相对容易,在现行SAT考试规则下的长期在低分段徘徊的情况不大可能出现;但要获得高分,恐怕还是得付出一番辛苦。
小结
总的来说,新SAT阅读以考察长篇文章为主,文章主题面向现实,题型变化不大,总体难度与现行SAT相比有所降低。但中国学生在知识结构上的缺陷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可能会带来新的问题,详细请看本册文章:“新SAT给中国学生带来的七大挑战”。